《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企业是质量创造的主体,也是质量保障的主体。将产品的生产者——企业作为质量的主体,将责任定位到企业,抓住了要害,是符合质量工作内在规律的。如何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离不开政府质量部门的监管,离不开消费者的社会监督,离不开企业依法依规严格自律,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解决当前产品质量问题的核心,也是推动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应注意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企之路,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此外,要加强监管工作。 规范监管。监管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工作规范的要求,深入企业一线,对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企业限期落实整改,并进行验证检查。只有这样,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才有可能在严格的日常监管中逐步提高。 严格执法。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是有力的监管武器。监管工作人员应利用它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罚一起,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在巨大的违法代价面前,引导企业恪守主体责任,三思而后行。 构筑诚信。质量诚信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对质量负责的外在形象展示。将质量诚信建设与监管模式转变相结合,形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局面。体现在监管宽严有别上,就是有诚信者受惠、失信者受限,并蔓延至企业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激发企业坚持质量守信的内在动力。 创新手段。监管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顺应历史潮流,分析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过去我们推行了企业质量承诺书、企业质量协管员制度;现在很多地方又在尝试企业负责人质量报告制度、质量事故约谈制度、政府对企业的质量绩效管理制度等手段,这些都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有效方法。作为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企业必须承担起产品的质量责任、品牌的维护责任、质量的管理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之,贯彻落实《纲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的作用,必须牢牢抓住企业这个关键体。引导企业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引导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完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质量消费需求。质量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企之路,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行为准则,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