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1931-2011)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给我们留下了祖先对食的基本观点。《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环观中国和世界,凡是美食发祥之地,大都曾经是农业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而非商业城市。比如广州、成都、扬州、杭州、巴黎等地。因为商人或资本家生活节奏很快,他们忙于经营,无暇美食。而地主则是典型的有闲阶级,良田在手,到时伸手收租而已,有的是时间去吃,去研究吃。
中国应用添加剂也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是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
从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也是老百姓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
亚硝酸盐大概在800年前的南宋用于腊肉生产。
泡菜的历史有几千年了。过去的食盐、海盐等全都是粗制天然盐,正是泡菜口感变脆的因素。加工过程中不自觉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在中国食品加工的早期,食品安全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链条并不长。加上那时候有东西吃就不错了,食品安全意识无从谈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能达到温饱的条件下,我们应该重视起食品安全意识。
190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这项法律第一次给与美国人一种食品和药品安全的幻想,并为日后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政府提供了法律标准。
食品工业使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变得不可避免。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化学食品添加剂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用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如果真的把所有食品添加剂“扫地出门”,只怕进入我们视线的食品一多半都会有“三难”:难看、难吃、难以保存,而且价格高昂,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般而言,对于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风险与好处的因素往往要进行综合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食品防腐剂亚硝酸盐,对于肉类能起到护色(保持新鲜肉类的风红色)和有效抑制肉毒杆菌(一种毒性极强的细菌)的作用。
然而,亚硝酸盐同时也会与胺起化学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在找到合适的替代物之前,有效维护肉品安全的角色,只能暂且由亚硝酸盐担当,尽管人们知道它是食品添加剂中毒性最大的一种。
各种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目前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明显延长保质期,所以它已经成为食品加工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用配料。
很多人都爱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泡菜,但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利于健康。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
隔夜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因为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的缘故。吃菜时经过筷子搅来搅去,细菌会和蔬菜充分接触。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细菌也会缓慢的滋生。而且放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天热时,很多家庭喜欢拌点凉菜吃,有时拌的多就放在冰箱里。虽然凉拌菜一天两天之后看起来还是新鲜脆嫩,但其实其中的亚硝酸盐已经非常多了。
很多人觉得涮了很久的火锅汤“浓缩了食物的精华”,格外鲜美营养。但是,因为肉类中往往往天家里亚硝酸盐,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也很快会溶解在汤里面,所以火锅汤也很容易出现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
很多人都听说海鲜营养价值高,虾皮又是补钙的好食品,于是天天都吃虾皮,小虾米、小鱼、贝粒等干制海鲜类产品。还有些人喜欢吃鱿鱼丝、鱼片干、咸鱼等。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食品都含有亚硝酸盐,而且还是亚硝胺的密集来源,常吃会增加致癌危险。
在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择定了生产者的行为。你有“好色之心”,商家给你家色素,你有“怜香之情”,商家就给你加香精,你有“尝鲜之意”,商家就给你防腐剂。
据统计,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等。
追求新奇口味酿健康隐患,一支雪糕含有19种添加剂。
专家们解释说,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接连不断地加到了人们天天要食用的东西中,爆发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
梳理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从饲料肥料、种养、屠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食物供应的整个链条,日益工业化。每个环节都有安全漏洞。
各种名目的非食用物质在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到食品中,甚至完全是用化学材料制造出来的食品也越来越多的占领了市场。
业内人士说:“大家重视食品安全是好事。但是三聚氰胺、苏丹红,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填充物,说白了,放这些东西就是投毒,但是大家把这些都归因为食品添加剂惹得祸。
问题就出在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按照国家标准添加”,什么是“不按照国家标准添加”,界限很难划清。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存在的。”
2001年3月至9月,广东中洋饲料有限公司因购买“瘦肉精”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河源600多名市民中毒,成为震惊一时的大案。
2004年,阜阳发生劣质奶粉事件,12名婴儿因食用没有营养价值的空心奶粉而死亡,229名婴儿因此发育不良。
2004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揭露龙口粉丝掺假。一些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掺入粟米淀粉,为了增白,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进行增白。
2005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一号”的行动席卷全球。最后,广州市增城区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红一号的食品添加剂被认定为这次全球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源头。
2008年爆发了三聚氰胺事件,席卷了整个中国乳业,敲响了全民食品安全的警钟,于是2009年中国第一部关于食品的法律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体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食品安全事故依然不断的发生。
比如一滴香,只需滴入一两滴,一锅清水就能变成鲜美无比的高汤,散发出来的香味堪比文火慢炖得浓汤。这种神奇添加剂名叫“一滴香”。食品专家称,长期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但目前国家尚无禁止标准。
又比如台湾的增塑剂事件,目前为止牵连的企业就已经超过了200多家,900多个产品品种。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需要履行消费义务,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食品的成分含量,如果有标示不明确等不能表明内容物的产品时,我们应放弃购买,我们更加要对出现问题的产品严加追溯,不能任由企业欺骗消费者群体,我们作为一个公民,也应该时时监督政府的监管行为。有了食品安全的公民意识,我们才能逐步的改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