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日期:
网站首页 机构介绍 新闻中心 业务范围 常识普及 资料下载 疑难解答 客户案例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公告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发布时间:2013-5-13
      十八大报告中9次提到“质量”,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献中8次使用“质量”概念,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14次使用“质量”概念,3个重要文献中,累积使用“质量概念”31处。31处“质量”涵盖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各个方面,充分阐述了方方面面都与质量有关、全社会都要抓质量的道理,质量对于国家竞争力、国家发展动力、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质量为什么应成为“立足点”和“中心”的深刻原因。

  一、十八大报告、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使用的“质量”概念研究。

  “质量”是汉语中一个重要词汇,有着多重定义,3个文献31次出现的“质量”,其内涵有深有浅,其外延有大有小,需要具体分析。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处“质量”的内涵,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含义:产品质量。中央在这里使用“质量”概念就是要求把工业产品、出口产品、文化产品、农产品质量搞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适用性和对客户要求的满足程度。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等,此处“质量”的内涵,则是“质量”作为一个普通名词的基本词义:事物、工作的优劣程度。中央在这里使用“质量”概念,就是要求在城镇化工作、教育工作、就业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使用外资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干部选拔民主工作、发展党员工作等等方面提高水平、提升标准、强化实效。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此处“质量”与“效益”并列,则是作为“数量”、“速度”的相对词或者说反义词,强调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质与量内在统一”的深刻内涵,涵盖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质量、产业质量、经济结构质量等等“大质量”、“综合质量”的丰富外延,与“效益”涵盖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范畴相一致。中央在这里使用“质量”概念,就是要求摒弃传统的数量速度型模式,强调统筹兼顾,实现质量效益型的科学发展。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等,此处“质量”不仅始终和效益组合在一起,而且前面分别有增长、发展、投资等定语,则兼有上述第二、三个含义的双重含义,既表示增长、发展、投资等方面的优劣程度,又表示相对于数量和速度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中央在这里使用“质量”概念,就是反复要求和强调全党和经济社会战线上的同志们,要从思想认识、指导思想、工作立足点、工作重心、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和落实“质量”的中心地位。

  质量概念的含义本身就很丰富,3个重要文献更赋予了“质量”时代特色和针对性,对于提升全社会“质量”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十八大报告、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高频使用“质量”概念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质检工作必须加强也只能加强,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3个重要文献31次使用“质量”概念,尽管不都是指与质检工作直接相关的产品质量,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的鲜明态度、坚定信心、迫切要求,显示了中央非同一般的质量意识,预示质量文明时代的到来。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也正在把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必将更加强化,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将加快形成。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质检总局作为国务院主管质量工作的直属机构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将会更富有成效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位有为。同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这份鲜明态度和坚定信心宣传到全社会每个成员中,在全社会倡树质量文化,提升质量意识。

  (二)质检工作“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抓对了、还要抓。31处“质量”表明:质量是安全的底线,是发展的基石,无论怎么抓都不过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质检工作“十二字方针”,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显示了质检总局党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阶段的深刻把握,对质量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对质检队伍使命的深刻把握。“十二字方针”实行两年来,对人民质检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发挥了很强的指导性,其正确性被全系统取得的丰硕成果所证明,“十二字方针”抓对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还要坚持抓。当然,“抓质量”的范畴怎样适应新的形势进行拓展,要不要把文化产品质量、生态质量、产业质量等纳入,值得深入思考。

  (三)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以质量监管利剑强化倒逼、退出和准入机制,服务转型发展。学习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阶段性矛盾有着清醒的认识,为解决内需不足、外需不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难题提供了思路和钥匙,有关部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协同配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是梦想。质量工作对于扩大内需意义重大,内需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国内产品需求不足,而对国外产品或者国外品牌的需求是旺盛的。影响内需的核心因素一是价格,二是质量,因而尤有必要采取更有效措施提升国内重点产品质量和声誉,着力扩大内需。

  质检部门探索的倒逼和退出机制,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加强电缆类过剩行业持续性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公布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建立“质量退出机制”使标准低下、质量低劣、信用缺失企业强行退出过剩产业,推动产业重组、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质量;总结奶制品产业整顿经验,继续完善奶企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奶企产业格局,提升国产奶制品品质,树立国货信心,使群众对奶制品的巨大需求落实到国内奶企,并将此经验和方法扩大到类似产业;严格执行《汽车召回条例》和即将实行的《汽车三包办法》,建立有效的倒逼机制,以严格监管倒逼自主品牌车企创新技术、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强化服务、兼并重组,以强大的新优势和竞争力不仅大幅增加国内市场份额,还要大步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并将此经验和方法扩大到更多合适产业。积极争取“质量准入”原则制度化,质检部门通过建立质量准入机制严把入口,从源头上杜绝不利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传统项目进入,避免过剩产业不良产能继续增长。

  (四)质量指数体系有待开发。质量和效益成为立足点和中心,如何对既具体又抽象的质量进行动态描述以便把握呢?开发质量指数体系,以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为统领,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质量、产业质量等各方面分门别类地开发指数,对达到什么水平就是好、就是提升,没达到某一水平或者指数下降的原因与对策是什么等等,作出科学说明,已变得十分必要、很有价值。否则,泛泛而谈,务虚而非务实,质量和效益的变动无法对比,提高质量和效益也就大而化之、无从落实,质量和效益的引领作用无从实现。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损失率、国外通报我国商品不合格率等指标体系基础上,质检总局作为国务院质量、计量、标准等工作的直属机构,联合有关部门开发这样一个权威指数体系,在成熟后纳入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对更好地抓质量意义重大。

电话:025-85578240   传真:4008127127-13492   南京市光华东街6号
Copyright 2009-2019 江苏生产许可证(QS)指导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44884号